|
动物模型 | 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构建与影像学分析由严重创伤、骨感染、肿瘤等原因造成的大段骨缺损是骨科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,建立骨缺损动物模型势在必行。 动物的选择 动物选择的频率分别为:大鼠38%;兔子19%;小鼠13%;羊11%;狗9%,山羊4%;其它4%。 实验方法 一、动物模型的构建 二、植入成骨材料 植入成骨材料(记录填充材料的重量,成骨材料需填平缺损部位)。使用4-0不可吸收缝线缝合骨膜,使用3-0不可吸收缝线缝合皮肤;术后连续3d肌肉注射青霉素40万U,预防感染。术后当天和术后4、8、12周行CT检查,并通过CT断层切面测量骨缺损面积;术后12周处死大鼠,沿原切口暴露缺损处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。 注意 2、经MDL实验室验证,直径8mm较适合作为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的标准尺寸。当大鼠颅骨骨缺损的直径为8mm时,骨膜鞘已经不能桥接,不能为骨组织提供所需的支撑和营养,导致骨缺损不能修复。 大体、影像学观察 术后观察动物的进食、活动等一般情况,切口有无红肿、渗出等表现。术后当天和术后4、8、12周行CT检查,并通过CT断层切面测量骨缺损面积;术后12周处死大鼠,沿原切口暴露缺损处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。 结果 1、一般情况 实验大鼠均未死亡,正常进入统计。大鼠麻醉清醒后步态正常,可正常觅食、饮水。2只大鼠术后出现明显肿胀,经换药和肌肉注射抗生素,肿胀逐渐吸收消除,其余大鼠未出现此类症状。 2、影像学检查 术后当天CT显示,手术区域无碎屑残留,骨缺损周围断端平行整齐。随着术后观察时间的延长,术后12周时仅可见缺损断端呈楔形骨生长,但极少呈现断端桥接,测量其直径与术后当天相比无明显差异。与术后当天相比,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。 |